【新华社客户端】《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丛书》:探索城乡互促机制 激发城乡融合活力

发布者:品牌部     时间:2025-11-14

 

       城乡融合,是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重大命题。如何破解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是当前理论与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焦点。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吴柏钧教授领衔的课题组,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研究”成果——《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丛书》,正是回应这一时代课题的力作。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副教授潘春阳就该丛书撰写的评论文章《探索城乡互促机制 激发城乡融合活力》在新华社平台发表。以下为文章内容: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改革、转型和发展的历史,实际上也是中国城乡关系不断调整、城乡社会经济不断融合的历史。通过不断破除城乡户籍、土地、行政等制度壁垒,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为创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作出重要贡献。

 

       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城乡关系也从城乡不平衡发展、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向城乡融合发展阶段演进。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此后,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速推进,城乡商品及要素市场一体化、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进程再上新台阶。2019年,国家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政策,将全国11个片区的4个地级市全域及65个县级市(县、区)纳入试验区名单,进一步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当前,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中国的城乡关系仍面临不少新问题和新挑战。一方面,在广大农村地区,产业基本上停留在传统农业层面,与增加值更高、业态更丰富、功能更多元的现代化农业还存在较大差距。城镇地区的工业则快速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但技术扩散、城乡产业协同进展滞后,尚未形成工业与生态、工业与乡村和谐共生的良好格局。另一方面,城乡要素市场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待进一步推进。大城市落户门槛高、农村建设用地入市难等制度壁垒尚未完全打破,阻碍了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与双向流动,导致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推进缓慢。尽管近年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得以整合,但保障范围、报销比例仍有提升空间。值得关注的是,在人口老龄化、经济数智化、就业灵活化的浪潮下,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给予失业者新技能培训以及保障灵活就业者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各地区亟待补齐的公共服务短板。

 

       在上述背景下,吴柏钧教授领衔的课题组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研究”,基于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实地调研,精准提炼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问题,系统梳理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演进和内涵特征,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系统的理论模型,揭示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并总结形成城乡融合发展导向的改革路径和政策方案。《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丛书》正是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全套共有四个分册:

 

       第一分册为《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吴柏钧、唐茂钢等著),以案例研究为主,基于对25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实地调研和统计分析,客观评估试验区城乡融合发展的特征和进展,深入剖析产业、土地、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典型政策案例,系统总结实践中的经验特色与短板弱项。

 

       第二分册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研究》(吴柏钧等著),以理论分析为主,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关系政策演变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状况,总结提炼了英、法、日、韩等国在城乡融合发展领域的经验和教训,进而从城乡产业融合、城乡土地资源配置、城乡人口流动、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城乡生态环境治理、城乡财政支持这六个维度,深入探索了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

 

       第三分册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系统及机制研究》(杨上广、李衡、别奥著),聚焦城乡产业融合这一关键领域,在客观呈现中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机理及制约因素,设计并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并提出了优化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安排和产业政策。

 

       第四分册为《土地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唐茂钢著),聚焦城乡土地和生态环境关系这一前沿主题,深入剖析了土地城市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效率、碳排放的影响及机制,并讨论了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政策的生态环境绩效。

 

       丛书中的诸多观点极具启发性和创新性。例如,作者指出,在目标上,城乡融合发展旨在推动城乡福利均等化、城乡要素配置一体化、城乡产业协同化、城乡商品市场化,以及城乡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一体化。在方式上,城镇化、工业化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途径,农村产业多元发展、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方式,而城乡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重新配置则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手段。在机制上,城乡融合发展既包括政府行政机制、市场交易机制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合作机制,也包括资源配置的决策机制、经济活动的组织机制、行政管理的运行机制和经济成果的分配机制。在历史演进上,城乡融合发展首先是要素在城乡间有序流动、产业在城乡间协同布局,接着是城乡公共服务、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的一体化发展,最后是城乡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

 

       纵观本套丛书,作者将理论分析、统计推断、调研访谈融为一体,既立足高站位——利用前沿经济理论科学阐释中国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又秉持接地气——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调研,总结基层实践的智慧和经验,既有对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观叙事,又有对数据、案例和理论适用性的细微观察,真正做到了“致广大而尽精微”,为“十五五”期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潘春阳 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副教授)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 2025-11-11

 

×请先登录

账  号

密  码

Baidu
sogou